為什麼你總是沒效率?原來關鍵就在....

為什麼你總是沒效率?原來關鍵就在….

為什麼你總是沒效率?

我想跟你分享4個重要的觀念,透過這些觀念來告訴你,不管是面對你人生的大目標還是每天工作上的任務,你可以怎麼有效利用你的專注力來完成這些事。

前往頻道收聽:

listen on apple
listen on spotify
listen on google podcasts

沒效率的原因

有一個獵人在森林打獵時,剛好看到前面有兩隻兔子站著不動,他心想:看來今天會有不錯的收穫,接著他就把他的槍舉起來瞄準這兩隻兔子,然後碰了一聲。

你覺得獵人最後有成功把這兩隻兔子射死嗎?

答案是,一隻也沒有射死。

為什麼會這樣呢?

繼續看下去就知道了!

那位獵人他在瞄準的時候,兩隻兔子突然往不同的方向跑走。

然後他先去追往右邊跑的兔子,邊跑邊瞄準,接著呢他就先射了一槍,但是他並沒有射到。

後來,他想到左邊還有一隻兔子,他就回過頭去追那一隻兔子,結果那隻兔子已經不見了。

然後他又回去追原本右邊沒有射到的那隻兔子,最後的結果就是,右邊的兔子也不見了。

他什麼都沒有得到,還浪費了子彈跟體力。

這個故事就是來自俄羅斯的一句諺語:「同時追兩隻兔子,一隻都抓不到。」

那其實有些人就跟這個獵人一樣,想要同時處理很多事,想要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好,但是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,你每一天都靠著意志力撐到最後,就算有些事真的做到了,但你可能也累死了。

再更慘一點的情況就是,忙了這麼多,結果什麼都沒有,還賠了自己的健康,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你不夠努力,而是你用錯了方法。

那接下來我想跟你分享4個重要的觀念,透過這些觀念來告訴你,不管是面對你人生的大目標還是每天工作上的任務,你可以怎麼有效利用你的專注力來完成這些事。

1. 做好一件最重要的事

你應該要專心做好一件你覺得最重要的事,而不是想要一次做好很多事。

也就是說,不管你是剛起步還是每跨出一步,你都要專注在當下的一小步。為什麼呢?

我想應該有很多人小時候都玩過推骨牌的遊戲吧!

就是把每一張骨牌依序排列,然後推倒第一張之後,後面的骨牌就會一個接著一個倒下。

但除了這種情況之外,你知道一張骨牌還可以推倒比自身大50%的骨牌嗎?

現在請你想像一下,在地球上的你,有一個夢想就是登上月球,那除了火箭以外,你覺得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登上月球?

答案就是找到57張骨牌。

物理學家懷海德就曾經做過一個實驗,他利用合板做了8張骨牌,每一張都比前一張大50%,第一張只有2吋高,然後最後一張約3呎高,接著他推倒第一張骨牌,後面的骨牌都一一倒下了。

那以他這個原理來說,到第18張骨牌會跟比薩斜塔差不多高,到了第51張骨牌就會跟聖母峰一樣高,那到了第57張就會跟月球差不多高了,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要說找57張骨牌,你就可以登上月球了。

這一種情況就是利用幾何級數的方式推倒骨牌。

當然這只是一種形象的比喻,透過這樣的比喻是想要告訴你,就算你目前的力量很小,但只要專心完成眼前最重要的那一件事,就算只是小事,你也能夠推動後面要完成的每一件事,甚至是達到你最終的大目標。

就像《阿甘正傳》的主角,你可能會覺得他有點呆呆的,但是他每次只要開始做一件事,就會非常專注,不管是打桌球、抓魚、跑步還是談戀愛,他都非常非常專一,好像他的世界就只有眼前這件事一樣,也因為這樣他創造了很多奇蹟。

2. 焦點的位置

講完第一點之後,可能就會有人說,我每天都有持續在做一些小事,但為何就是脫離不了加班的命運,或是沒辦法比別人更成功呢?

答案其實就在於你焦點放的位置。

你知道專注的重要性,你很認真把事情做好,可是我想請問你,你有把焦點放在對的地方嗎?

就好像你今天比賽射箭,如果想要拿到高分的話,你一定會瞄準中心點,而不是很認真的把箭通通射在中心點以外的地方對吧!

所以說如果你都是在做一些對你的目標沒幫助的事,那不管你做再多,結果通常都不會像你預期的那麼好。

簡單來說,除了了解聚焦的重要性以外,還要去學習怎麼把焦點放在對的位置,學習找出對的事情來做,而不是狂做一堆不對的事。真正的重點不在你多忙,而在於你到底在忙什麼?

是真忙還是瞎忙?

你自己要搞清楚。

像有很多成功的人,就是專注一件事,並且把焦點放在對的地方,例如巴菲特,他沒有在研究股票和公司財報的同時,還跑去健身房或是學其他的技能之類的對吧!

3. 找到你的the one thing

你知道要專注做好一件事、你知道要把焦點放對位置,那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在於,你知道你應該要先做哪一件事嗎?

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,就是待辦的項目寫得滿滿滿,但是就是不知道哪一件事應該先做,哪一件事其實根本不用做。

那就算你的待辦事項每一件事都非常重要,你也要懂得排出先後順序,找出最值得做的那一件事。

所以這邊就要利用帕雷托法則。

也就是很多人常常在說的80/20法則,這個法則可以讓你避免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一堆不重要的事情上,畢竟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,你想要把每件事都做好是不可能的。

所以你必須合理分配,把80%的時間、精力花在能產出最大效益的關鍵20%,而這關鍵的20%又能夠為你帶來80%的效益。

所以,當你覺得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時候,你就拿出一張紙開始把你所有要做的事通通寫下來。

然後從這些事裡面,開始找出最重要的20%,再從這20%繼續選擇20%,不斷不斷縮小你的範圍,直到你找到那一件必須得做,不做會完蛋的事情。

舉例來說,如果你有25件想做的事情,那你就先選其中20%重要的事情,也就是找到其中5件,然後再從這5件事中找出最重要的那一件事,把你全部的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在這一件事上。

那其實當你找到這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時,你會發現有一些事情做起來就會變得比較容易,甚至是連做都不必做了。

只要你一開始就做對了,那麼接下來很多事情都會像骨牌效應一樣一一倒下。

作者就利用了這個法則,學會很多搖滾的歌曲。

因為他在40歲的時候開始學吉他,但是他發現一天只有20分鐘的練習時間,也就是說他要學習的內容很有限,後來他去詢問了一個專家的意見,這位專家跟他說就單純先把音階練習好就可以了。

而他也照做了,最後他發現只要把音階練習好,就可以彈奏很多搖滾大師的歌曲,所以練習音階對他來說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,也因為這件事,讓他可以踏進搖滾這一個領域。

4. 三個執著

那想要做好一件事,你必須還要有三個執著。

一、遵循大師養成的路

當你追求精通一件事的時候,就會像我剛剛前面提到的,會讓你在做其他的事變得比較容易,甚至不用做。

那在推倒骨牌的過程,大師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。

有一個研究指出,知名的小提琴手比其他人還厲害的地方就在於,他們在20歲以前練習的時間都累積超過一萬個小時,所以你可能有聽過,想要成為某方面的專家,你就必須投入至少「一萬個小時」。

所以假設說你一年工作250天,那你想要成為老闆、或經理級的大人物,你平均一天就需要投入4個小時專心做你覺得最重要的那一件事。

二、從 E 到 P

「你只是盡自己所能做這件事,還是以這件事可以做的最好方式去做?」

有些人知道自己盡了最大的努力,卻沒有利用最好的方式去做,那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改變自己正在做的事。

每個人做事情有兩種型態,一種是Entrepreneurial (雄心壯志型),是指天生就容易做的事情,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天份,另一種是Purposefully (目標導向型),也就是你做你天份以外的事。

有很多人做事情都會先用自己的天份,一開始活力充沛,熱情滿滿,但是到了某個階段可能就會遇到瓶頸,有些人就會因此選擇放棄。

那如果你想要突破這一個困境,你就必須把你的心態轉換到目標導向型,也就是有目的地開始計畫,開始去思考,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你更進步,並且使用聚焦的方法,縮小你想到那些項目,直到找到應該做的下一件事出現為止。

那當你找到這些事時,你就要有心理準備,因為執行這些事情,你可能會需要新的思維、新的能力,所以一開始可能會讓你覺得很不習慣,就像你習慣用右手寫字,突然要你換成左手寫,一開始一定會很不自然。

但是當你突破之後,它也會變成你的一個強項。

三、自負責任的循環

當你今天願意為一件事負起責任時,你的思維會變得不一樣。

這個正面的循環會讓你發現自己必須做什麼事,才能得到很好的成果。

如果說你是個負責任的老闆,當公司的業績不如預期的時候,你一定會開始思考,是不是自己哪裡做不好,你一定會從各個環節去分析,想辦法找出可以改善的地方,進而讓業績提升。

相反的,如果你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老闆,那你可能就會開始責備你的夥伴、員工,或是抱怨環境不好,覺得是客人沒眼光。聰明的你一定知道,抱怨不會讓你變得更好,當你一直抱怨、責怪別人,那麼你最後的結果就是讓公司倒閉。

結論

我們現在生活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到哪都會有很多訊息出現在眼前,但我們要做的不是看到什麼就學什麼,反而是要專注在能帶動後續改變的一件事,也就是我今天介紹的《成功,從聚焦一件事開始》這本書的主軸,聚焦在一件事上。

你要思考自己的目標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一張骨牌,接著只做跟目標有關的事,拒絕那些不相干的事,把你最寶貴的意志力發揮在最重要的地方。

成功不需要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完美。

記住,在你每一次行動之前,先想想哪一件事先做了之後,其他每一件事就會變得比較容易?

甚至連做都不必再做?

其實,一切都是取捨,你的那一件事會是什麼呢?

為什麼你總是沒效率?原來關鍵就在….

關於作者

Yale Chen

高單價課程銷售專家、線上課程銷售破 500 萬美金業績,我會幫助你在線上銷售高單價課程/服務。

返回頂端